新闻资讯
要闻动态
date:2018.04.26
恶心、呕吐是患者在化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。
虽然很少会危及生命,但恶心、呕吐对患者的情感、社会和体力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,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治疗依从性。
因此,积极、合理地防治化放疗所致恶心、呕吐,是化放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。
恶心与呕吐
恶心:是一种可以引起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,常常是呕吐的前驱感觉,也可单独出现。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特殊不适感,
严重时可伴有头晕,脉搏缓慢、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。
呕吐:是胃内容物,甚至胆汁、肠液通过食道反流到口腔并吐出的动作。
干呕是否可以算作呕吐
干呕:指患者有呕吐的声音、动作,但有声而无物吐出,或仅有涎沫而无食物吐出。进行不良反应分级时应划归为“呕吐”。
呕吐发作定义为呕吐1次或连续数次呕吐,缓解时间不超过1min,或持续时间≤5min的数次干呕,或持续时间≤5min的数次干呕伴缓解时间未超过1min的数次呕吐。
影响恶心呕吐的因素
化放疗所致恶心、呕吐的相关因素包括化疗药物致吐级别、剂量、给药途径和方法、放疗部位、面积及分割剂量等。
此外,患者自身状况亦可影响恶心、呕吐的发生及程度:如性别、年龄、酒精摄入史、焦虑、体力状况、晕动病、基础疾病及既往化疗的呕吐控制情况。
比方说年龄比较轻的女性患者或者是体力状况比较差的患者、平时有焦虑、不安情绪的患者,相对来说发生恶心、呕吐的几率就会高一些。
和老年患者相比,年轻患者发生恶心、呕吐的频率较高,呕吐较难控制。
经常喝酒的人恶心、呕吐会没有那么厉害,相对控制起来也容易。
常晕车的患者恶心、呕吐会严重一些。
既往化疗中恶心、呕吐的控制情况可能影响到当次化疗中预期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发生。
化放疗所致呕吐的分类
1、 急性呕吐
用药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,一般在用药后5-6小时达高峰,24小时内缓解
2、延迟性呕吐
用药后24小时后出现
3、 预期性呕吐
属条件反射,主要由于精神、心理因素等引起,指患者在前一次化疗时经历了难以控制的恶心、呕吐之后,
在下一次化疗开始之前发生的恶心、呕吐。发生率18%-57%左右,常以恶心为主,年轻人发生率高于老年人
4、 爆发性呕吐
指在给予预防性止吐治疗后仍出现的且需解救治疗的呕吐
5、 难治性呕吐
指预防性和解救性止吐治疗均失败的呕吐
恶心、呕吐的危害?
一方面:恶心、呕吐带给患者的痛苦常常会让他们对继续治疗望而却步,有的甚至因此放弃治疗的机会。
另一方面:恶心、呕吐可导致食欲不振、机体功能受损、营养不良、切口愈合延迟、电解质紊乱等,不仅影响治疗效果,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。
恶心的防治原则与措施
化放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原则是:预防为主、全程控制、注意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。
因此,在肿瘤相关治疗之前,医生会充分评估呕吐发生风险,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。如在化疗之前给予预防性的止吐治疗,
接受预防性止吐治疗的患者,可以明显降低恶心、呕吐的发生概率和程度。
1、呕吐时要注意体位,卧床患者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呕吐物的排出,避免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,引起窒息或导致肺部感染。
2、呕吐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,避免口腔残留胃内容物激发下一次呕吐。
3、呕吐后可少量多次饮水,补充水分,必要时可进食少量富含热量的流质,避免“空胃”。
4、呕吐频繁时,在4-8小时内禁食,必要时可延长至24小时,再缓慢进流质饮食。避免大量饮水,选用肉汤、菜汤和果汁等,
以保证体内营养的需要,维持电解质平衡。同时可使用制酸药物,预防消化道出血。
5、如果出现胃液颜色改变(咖啡色/鲜红/暗红)、小便量减少、皮肤弹性变差、精神差、眼眶下陷等情况,有消化道出血、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可能,应立即就医。
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帮助防吐
1、合理搭配,清淡饮食
化放疗期间宜合理搭配饮食,避免空腹,少食多餐,适当清淡,温热适中,咀嚼充分。推荐易于消化的高营养、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,
以减少食物在胃内滞留的时间。忌烟酒,勿食烟熏、腌制、腻、辣和油炸食品。
2、适宜就餐时间
在治疗前后1-2小时避免进食,在每天最不易恶心的时间多进食(多在清晨)。当胃部有明显的饱胀感时应停止或减少进食。餐后勿立即躺下,以免食物返流,引起恶心。
3、注意口腔卫生
进食前后漱口,优化口腔卫生。恶心时可口含薄荷糖或进食偏酸的水果。
4. 愉悦就餐环境
制造愉悦的进餐环境,尽量避免接触正在烹调或进食的人员,减少刺激。鼓励患者阅读、看电视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等,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,
有助于稳定情绪,减轻恶心、呕吐症状。
冬天到了,春天还会远吗?
人生道路
总是不免会有崎岖坎坷
可是冬天到了
春天还会远吗
在抗癌的路上
浙北明州医院
将与您一路同行
陪伴您一起积极笑对人生
专家介绍
俞根华
肿瘤科病区主任。
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青年医师分会放疗学组理事。200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专业(放射治疗),在三甲医院从事肿瘤放疗工作十余年。
曾于2012年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肿瘤射频介入治疗,后于2015.09至2016.09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进修一年,师从于章真、胡超苏等国内知名放疗专家,
学习最前沿的放射治疗技术和知识理念。熟练掌握3D-CRT、IMRT、SRS、SBRT、IGRT、TOMO、质子重离子等多种放射治疗手段、靶区勾画及放疗计划评估,
掌握肿块穿刺活检及射频消融技术,严格掌握各肿瘤诊疗原则和诊治规范。参与并立项多项市级课题,
发表有《三维适形放疗累及野后程加速超分割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》、
《The ecommended treatment strategy for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in elderly
patients aged 75 years and older:a Surveillance,Epidemiology,and End Results database analysis》等数篇文章。
专家擅长:肿瘤放射治疗、化疗、射频消融以及综合治疗。
宋宗昌
肿瘤内科主任。
肿瘤学博士,原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,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、河南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、
开封市医学会血液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、开封市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、开封市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、开封市抗癌协会会员、
济南军区血液肿瘤委员会委员,现任浙北明州医院肿瘤放疗中心肿瘤化疗科主任。宋主任长期从事肿瘤的临床与研究工作。
曾主持和参与研究项目12项,2012年荣获全军肿瘤诊治研究所科研新锐奖、2016年荣获开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;
以第一作者、通讯作者及参与作者身份发表SCI 12篇,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、著作3部、实用新型专利3项。曾多次获得军队嘉奖。
主要擅长:
全身各种肿瘤的预防、筛查、诊断及综合治疗,包括:微创活检、精确诊断、微反应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内分泌治疗、微创介入治疗、血管介入治疗、
养治疗以及肿瘤患者的全程医疗照护管理。